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普遍有几种症状
作者:齐天五胜 时间:2024-11-26

  1.差距和天赋

  这是中国留学生的痛。不是说咱们的娃不聪明,而是国内家长大多有名校梦。为了梦想成真,孩子从小吃补药是家常便饭,这其中不乏靠“喂着补着”才去名校的。

  好不容易上了名校,发现身边同学异常聪慧。天南地北世界各地的人跨过同一扇门坐在一起学习时,差距显露出来了。

  打个比方:大部分地区的孩子是穿普通球鞋跑上来的,我们的娃是穿名牌鞋和整套装备跑上来的。大一重新开始整顿装备,大家都换上了一样的鞋,中国娃多少有点不习惯。反之如果当初在国内,我们也穿普通球鞋,可能压根跑不到这里。

  这就是现实的差距,很忧伤但也很无奈。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娃比我们聪明,而是多年来的教育观念和筛选方式注定了结果。

  2.卷,用功

  中国留学生来英国读书,以中产居多,毕竟最有钱的那波大多选择去美国;从前期投入的留学成本看,英国比美国会低不少。越是中产,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

  所以经常看到隔壁同学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秒懂,咱很大一部分需要回去再听录播,翻几遍课本方能学懂。这种现象在吃天赋的理工科尤为突出。

  但中国留学生是真用功,英国娃、欧陆娃在公共厨房高声聊天开音乐,中国娃在寝室鏖战。他们在英国各个乡村和城市旅游,咱们的娃在图书馆奋斗。

  搞得留学就是来做苦行僧,可是不苦不行呀,一等一,二等一的学位只有这么多,总得拼尽全力告慰父母吧。

  还有一个明显特质,印度裔注重社交,重视社会实践和实习,当地找实习这点上,中国娃显然略逊一筹。

  3.名校控

  中国家庭对于上名校有很强的执念,或者更直白的说对大学排名超级看重。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有个苏格兰女生没有申请到剑桥大学,同时录取UCL和格拉斯哥,最后选择格拉斯哥上学,她感觉离家近便宜挺好(苏格兰人选择地处苏格兰的大学格拉斯哥,学费非常便宜),将来就业差距也没有这么大。

  而中国留学生,一个梯队的大学都要比一比,硬是把G5分成3个梯队。王爱曼华非得分出高低。

  记得前几年,帝国理工地球科学、地球行星这些专业录取率能达到85-90%以上,预估有A*A*A申请到的概率就很大;生物医学工程,分子工程这些专业预录取有70%左右。可这两年,地球科学之类的专业录取率跌到70%,生物医学工程这些突然变成了小热门。

  只能说为了上名校,大家把数据玩的越来越明白,选专业甚至有点偏功利。这是典型在好排名好和专业好之间反复摇摆的结果。甚至有人为了申请名校,一年不行就两年,反复折腾和GAP。

  但事实上,等到了找工作,剑桥和UCL都能过简历关,将来工作的职位,可能南安普顿毕业生也在干,说到底还是综合因素罢了。

  我们不否认名校带来的光环、面子,以及更多的校友资源和未来机会,但绝不是全部。这两年立足性价比的越来越多,比如不去英国,去欧陆、去中国香港、去日本的大有人在,主打一个多重机会多重考量。

  最后说一下,社会百态,这是一种现象。道理很简单,但在留学生活中,很多留学生只是无奈的在分数、文凭面前被压着沉重地往前走,而形成了这样的现象。当然也看到很多留学生在拼尽全力的改变,希望未来可期。

Copyright © 2018-2025 西南政法大学2+2国际本科留学项目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9185号-66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间侵犯您的版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内删除并诚恳的向您道歉。我们尊重您的版权,但拒绝恶意碰瓷式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