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考公优势盘点,千万别选错专业
作者:齐天五胜 时间:2024-07-31

  最近几年,毕业生最火热的求职意愿,无疑是公务员。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已飙升至惊人的291.4万,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与2019年的138万相比,实现了翻倍增长。

  这场公务员考试的竞争不仅是国内毕业生,很多留学生也选择留学考公,很多同学来找小编咨询,留学生考公有没有哪些优势,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留学生考公优势

  语言优势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党群机关及行政机关下属机构的招聘条件统计,每年约有400个岗位明确要求申请者提供6.5至7.5分的雅思成绩或80至105分的托福成绩作为应聘资格之一,语言无疑是留学生最大的优势。

  时间优势

  国外硕士学制通常较短,英联邦国家的硕士课程通常一年即可毕业,可以在考公时具备有竞争力的年龄优势。

  应届生身份优势

  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对于留学生应届身份的明确规定,只要是在2022年1月1日至面试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且完成了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只要在此期间未落实工作单位,都将被认定为应届生身份。

  对于留学生而言,只要在回国后及时进行教育部的学历认证,并且在毕业后的两年内没有缴纳社保,就可以一直保持应届生的身份,相较于国内考生而言,等于多拥有一次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的机会。

  留学生考公福利

  在人才引进和干部储备方面,近年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归国留学生提供了定向选调机会,吸引优秀留学生前来报考。

  北京市已公布了2024年的定向选调生名单,明确将面向全球90所知名境外院校,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加入其公务员队伍。具体名单如下:

  在今年的公务员选调政策中,上海首次尝试从海归优秀应届大学生中选拔选调生,这些大学生的毕业院校需满足上海市留学回国人员直接办理落户的资格要求,即必须来自上海人社局认可的世界Top50院校。

  这一举措意味着,来自这些顶尖高校的海归毕业生在成功被选拔为选调生后,将能够同时享受到进入公务员体制和在上海落户的双重福利。

  考公推荐专业

  No.1金融类专业

  ✅涵盖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金融学等。

  ✅招录单位:主要包括税务局、发改委、中央办公厅、海事局、铁路公安、审计局、统计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

  No.2法律类专业

  ✅涵盖专业: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劳动改造法学、商法学、刑事司法、法律、行政法、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师、涉外经济法、经济法律事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军事法学、监狱法等。

  ✅招录单位:公安局、发改委、检察院、法院、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铁路公安局、长江航运公安局等为主要选择。

  No.3中文类专业

  ✅涵盖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新闻传播学、中文应用、经济秘书、文秘、旅游文化等。

  ✅招录单位:政府、办公厅、海事局、邮局、公安局、水利部、统计局、银保监会等广泛招聘此类人才。

  No.4计算机类专业

  ✅涵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

  ✅招录单位:政府、档案局、网信办、公安局、税务局、通信管理局、海事局、海关、邮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气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对此类人才有较高需求。

  No.5新闻传播类专业

  ✅涵盖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与传播等。

  ✅招录单位:外文局、外交部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海事局、税务局、公安局、银保监会、气象局、知识产权局、文物局、邮政管理局等为主要招聘部门。

  No.6管理类专业

  ✅涵盖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服务业管理类等八大类专业,例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

  ✅招录单位:工商管理局、统计局、公共事业管理中心、邮局、政府公共政策部门、城管局、计生局等为主要招录单位。

  No.7教育类专业

  ✅涵盖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

  ✅招录单位:教育局、监狱管理局、社区管理办公室、纪委监委等为主要需求部门。

  No.8统计学类

  ✅涵盖专业: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

  ✅招录部门:税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银保监会、审计局、统计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为该类专业的主要招聘部门。

Copyright © 2018-2025 西南政法大学2+2国际本科留学项目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9185号-66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间侵犯您的版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内删除并诚恳的向您道歉。我们尊重您的版权,但拒绝恶意碰瓷式维权!